迭代试错周期(没有20年别想量产)。
而这些,恰恰是印度工业化最薄弱的环节。他们可以造软件、造仿制药,但要想从零炼出一台能超音速巡航的涡扇发动机?难如登天。
五、对中国航发的启示:尊重规律,别学“仰卧起坐”
看着印度航发的折腾史,再想想咱们的“太行”“峨眉”,真是感慨万千。
中国航发也曾被卡脖子,但咱们走的是埋头苦干+迭代升级的路子:
太行发动机从被骂“不太行”到如今撑起歼-10C、歼-20;
涡扇-15峨眉突破关键技术,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长江-1000A民用航发也在稳步推进……
这一切靠的不是“买技术”,而是扎扎实实的工业体系升级。
反观印度,总想一步登天,结果就是——
40年磨一剑,磨到剑柄都锈了,剑刃还没开锋。
结语:70亿美金,又能听个响?
印度和法国这70亿美金合作,大概率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前5年:宣布合作,盛大签约;
中间5年:反复测试,问题百出;
后5年:推迟进度,追加预算;
最后:要么降指标,要么直接烂尾。
至于AMCA战斗机?估计还得乖乖买英国EJ200或者美国F-414发动机。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真不是有钱就能砸出来的。它需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脊梁——而印度,至今还在“仰卧起坐”中寻找自己的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