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二层向南眺望,北京老城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独有的壮美秩序舒展开来,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等清晰地映入眼帘。
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十余年,不少文化遗产在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中焕发新活力。鼓楼各券洞重新连通、恢复原貌,运用数字技术、互动装置等进行布展后,成为提供丰富文旅体验的热门打卡地;明清时期皇帝祭享先农、亲耕耤田礼成庆贺之所,有着560多年历史的庆成宫,经过文物腾退、非文物建筑拆除、彩画保护、本体修缮等工程,古建筑格局得以恢复,向公众开放;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的箭楼经过修缮保护和布展,再次对公众开放,成为文化会客厅……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的公众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钟楼的展览将北京、华盛顿、巴黎的城市轴线进行比较,视角特别新颖。”北京市民刘女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参观完钟楼后说,“孩子的暑假作业就是画中轴,希望孩子能画出一条体现中国气韵、融合多元文明色彩的北京中轴线。”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越来越多关心文化遗产保护的人们加入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队伍中来。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遗产监测部主任周子予说,通过手机登录“云上中轴”小程序,大量公众参与到“数字打更人”活动中,对北京中轴线拍摄巡检照片、采集巡检数据。由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全民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机制正在加快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