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停产背后的无奈
美军原计划用F-35C全面替换F-18,但F-35的延迟、超支、故障三重debuff(负面状态),逼得海军只能继续订购F-18E/F续命。如今歼-35即将上舰,美军终于认清现实:非隐身的F-18,在南海已无生存空间。停产,成了最后的体面。
四、南海棋局:坠机背后的体系对抗
两架战机的坠毁与落幕,折射出美军在南海的“体系性疲劳”:
装备老化:美军舰载机平均机龄超过20年,故障率攀升;
训练透支:年均千架次南海抵近侦察,飞行员疲惫不堪;
技术压制:解放军区域拒止(A2/AD)体系日趋成熟,美军的电磁频谱屡被干扰。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工的“摸鹰酱—超鹰酱”路径已进入收获期:
直-20H对标MH-60R,反潜效能反超;
歼-35压制F-18F,兼对抗F-35;
鹰击-21舰载高超音速导弹,让航母退避千里。
此次坠机,不过是冰山一角。 水面之下,是太平洋两岸力量对比的历史性逆转。
五、结语:当“模仿者”成为“定义者”
从直-20H到歼-35,中国军工的崛起,走的是一条“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的捷径。但今天的中国,已从“模仿者”变为“定义者”——003型航母的电磁弹射、无轴泵推潜艇、高超音速武器,无一不在重新书写现代战争规则。
美军在南海的坠机,或许只是偶然。但F-18F的停产、F-35的焦虑,却是必然。未来的海空对抗,将是隐身、无人、智能的较量。而中国,这一次站到了领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