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冬季战争的残酷逻辑
随着冲突进入第四个冬季,战场呈现三方面演变:
能源设施再度成为焦点。俄军可能重演去年冬季对电网的系统性打击,迫使乌克兰军民在严寒中承受双重压力。
防空资源濒临枯竭。乌军防空导弹库存持续消耗,而西方援助速度远跟不上消耗速率。此次基辅拦截率下滑便是明证。
无人机战争升级。双方民用无人机改装为侦察攻击平台的做法已常态化,但俄军近期在电子干扰与蜂群战术上明显占据上风。
四、国际棋局中的暗流涌动
值得注意的是,美欧虽同步宣布新制裁,却未提及实质性军事反制。这种“谴责加制裁但不直接介入”的模式,暗示西方战略底线仍是避免与俄正面冲突。而乌克兰紧急求援“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呼声,暴露出其防空体系的致命短板。[page]
五、风暴前的寂静?
笔者研判,此次袭击可能预示三方面发展:
俄军或将扩大弹道导弹使用范围。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覆盖乌克兰全境,若配合高超音速武器,乌军现有防空体系将难以招架。
基础设施面临系统性风险。制药企业遭袭表明俄军正复制叙利亚“断粮断药”战术,未来能源、医疗、交通枢纽均可能成为目标。
谈判窗口进一步收窄。双方在战场上的残酷消耗,使得任何妥协都可能被国内舆论视为背叛,和平进程仍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