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内政乏力,外交补位。高市早苗的组阁过程漫长而艰难,民意基础尚未稳固。此时急需一场高调外交动作为自身赋能,而巩固美日同盟历来是日本首相快速树立“强势领导人”形象的捷径。通过强调与美国总统的亲密关系,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疲软、通胀高企的不满情绪,是典型的“外患掩盖内忧”战术。
其三,安全焦虑的具象化。朝鲜核问题持续发酵、台海局势暗流涌动,日本深感自身处于风暴前沿。高市早苗的“尽早会面”诉求,本质是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急切追问——尤其是在美国战略重心飘忽不定、盟友信任度备受质疑的当下。这种焦虑,像极了一个在深夜里拼命攥紧唯一手电筒的人。[page]
二、“美日基轴论”的旧曲新唱:战略自主性再让步?
从战后历史看,“美日同盟为基轴”几乎是日本外交的“标准配置”,但高市早苗此次表态的特殊性在于两点:
一是时机敏感,逆势押注。当前美国深陷大国竞争与国内政治撕裂,其对盟友的承诺可靠性早已非铁板一块。日本在此刻高调“表忠心”,颇有“逆流而上”的赌徒心态。笔者曾多次提醒看官,国际政治中最危险的莫过于在巨人摇摆时紧紧抱住其大腿——一旦巨人转身,最先被甩飞的往往是挂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