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任务弹性平台
歼-15D保留了歼-15系列的重型挂载基因:
制空护航:携PL-15远程导弹狙杀预警机,为歼-35突防扫清障碍。
反舰突击:挂载鹰击-12超音速导弹、鹰击-83K实施饱和攻击。
对陆精确打击:KD-88空地导弹精准摧毁岸防节点。
双座分工(前舱驾驶/后舱电战)使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仍能高效执行任务,最大航程3500公里覆盖远海要域。[page]
三、战略价值:重塑大洋博弈规则
(1)打破美军电磁垄断
EA-18G长期独霸舰载电子战领域,甚至创下“击落F-22”的传奇。歼-15D的服役终结了这一单极格局。得益于后发优势,其在干扰距离、多目标处理速度、抗反制能力上可能优于EA-18G。更关键的是,东大成为全球唯一同时部署空军(歼-16D)与海军专用电子战机的国家或地区,电磁作战域实现陆海贯通。
(2)航母编队的“神经中枢”
现代海战胜负取决于制电磁权。歼-15D在战场边缘织就“电磁护盾”:
攻防转换枢纽:干扰敌雷达掩护编队突防,同时截获通信信号生成战场态势图。
体系战力倍增器:与空警-600预警机、歼-35隐形机构建“侦-扰-打”闭环,使航母打击群从“区域防空”迈向“攻势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