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机部队最怕的甚至是自己人:没有敌我识别系统,导航靠手机地图,通信设备不如出租车电台。民间飞行员开雅克-52拦截时,多次误击友机或空中相撞。更凶险的是拦截距离:导弹发射后无人机破片常崩伤Z-137T,薄铝皮机身如同纸糊,飞行员跳伞都来不及。英国军情报告冷峻点破:“这是用飞行员性命换无人机”。[page]
四、产能绞杀战:东大网友算笔经济账
俄乌战场实则是工厂流水线的延伸。俄军“天竺葵-2”月产突破6000架,成本仅2万刀,却逼着乌军消耗天价防空弹。看官们看组数据:
乌军拦截率超80%,但俄军6月单次攻击就投送407架无人机
“爱国者”导弹每发400万美元,而“小摩托”单价2万
俄军目标产能每月1.5万架,等于日均500架蝗虫过境
这账怎么算?乌军每打下一架“小摩托”,俄军流水线就能吐出十架。更绝的是俄军新战术:用无人机群诱骗Z-137T升空,再用防空导弹定点清除。上周切尔尼戈夫前线,一架农用机刚露头就被凌空打爆。[page]
五、脑洞尽头是绝路?未来战场的三重隐喻
车间墙上标语写着:“如果武器不够先进,就把脑洞开到最大”。但笔者走访前线时,飞行员叼着烟说大实话:“我们开着会飞的拖拉机,在天上和摩托飙车”。这场荒诞剧背后藏着三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