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革命:第三台发动机专供激光防御系统与太赫兹雷达,单机供电量超F-35机队总和
战略冗余:双发维持2.5马赫巡航,三发全开冲刺3马赫极速,让关岛防空圈形同虚设
反观F-47仍在纠结是否要为鸭翼配重削减燃油载荷,这种拆东补西的窘迫,恰似当年F-35为垂尾隐身涂料的妥协重演。
三、武器革命:从“导弹卡车”到“空中武库舰”
歼-36的1.8米深弹舱藏着颠覆战争规则的秘密:
双层挂架:12枚PL-17导弹与4枚鹰击-21高超音速武器可混装出击,空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
智能适配:电磁弹射挂架能在0.8秒内完成武器构型切换,从猎杀预警机到摧毁地下指挥所无缝切换
激光末防:机背360°光子盾牌可在来袭导弹3公里外实施硬杀伤,空战交换比突破物理极限
而F-47受限于鸭翼占用的弹舱空间,至今未能解决高超音速导弹与空空弹的兼容难题,其武器载荷量甚至不及歼-36的60%。
四、产能碾压:从实验室到战备的工业鸿沟
成飞脉动生产线正以每月3架的速度量产歼-36,这个数字将在2026年突破5架。反观洛马公司,F-47原型机至今未完成全状态试飞,其钛合金3D打印框架的良品率不足30%。更致命的是,中国已建成六代机专属的量子加密数据链体系,而美军还在为F-47与F-35的通讯兼容性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