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二战的阴云笼罩了苏联,德军的大举入侵行动迫使苏军集中全力在西线作战,他也提出了参军请求。
但按照苏方的规定,中国孩子不能加入苏军,苏方干部考虑到他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于是决定安排他去苏军的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后获得了中尉军衔,然后转为中共党员。
之后又让他去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担任过苏军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了在波兰和捷克的战斗。
1945年二战结束后,毛岸英开始准备回国的行程。
1946年1月,毛岸英终于回到了阔别10年之久的祖国,毛主席特别高兴,不顾病体,亲自去机场接儿子。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极少请人吃饭的毛主席也破了例,把延安的老同志们都叫了过来,摆了两桌菜,隆重的把儿子介绍给大家认识。
有了在苏联的学习经历和战斗经历,此时的毛岸英早已经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青年才俊,和很多老同志们一起聊天也能侃侃而谈,不卑不亢,这让毛主席颇为欣慰。
当时很多人听说他回国了,都主动去找他聊天,听他讲一些苏联的事情,很快他就成了延安的名人。
这原本是挺好的事情,但慢慢的细心的毛主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适应中国的人际关系相处习惯。
毛岸英在苏联生活了10年,这10年正好是他从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关键十年,他完全习惯了苏联人的相处方式,遇到长辈只说同志,从不叫伯伯或者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