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的新保安战役,最终是由二兵团司令员杨得志负责指挥。杨得志与杨成武、程子华的级别相差不大,资历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杨得志当时是处于进攻位置的部队指挥员,所以由他担任统一指挥比较妥当。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指定指挥权的规矩,那就是联合作战期间,哪一方的兵力更大,这一方的指挥员就可以掌握指挥权,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指挥作战。当年打平津战役时,东野与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就因为东野的兵力远超华北野战军而接管了战役指挥权。
当然,如果在联合作战期间,一方的指挥员职务要远高于另外一方,则会根据职务的高低,直接由职务更高的一方掌握指挥权。若双方职务差不多,就要参考双方指挥员的资历、能力来决定最后的指挥权归属。
所以,指挥权的分配是有迹可循的,但仔细想来,陈赓兵团和陈唐兵团联合作战时,又与这几种情况都不太符合。
一来,两个兵团的兵力相当,无法以兵力来分配指挥权;二来,两人的资历也隐隐有并驾齐驱的意思,韩庚虽然年长几岁,毕业于黄埔军校,但陈士榘也是从秋收起义走出来,当时已经是毛主席麾下的猛将。
因此,这两个兵团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指挥权到底给到哪一方,还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好在陈赓在这个时候主动做出了让步,将指挥权交给了陈士榘一方,这才让毛主席避免了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