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饵消耗:以小型编队伴攻克什米尔,引诱歼-10C和枭龙Block3升空拦截,待其燃油与导弹耗尽后,再投入主力机群收割;
跨线压制:利用苏-30MKI的1800公里航程,绕飞阿拉伯海方向夹击巴基斯坦南部,迫使巴空军分散部署;
导弹饱和:通过“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无畏”巡航导弹发动首波打击,消耗巴防空系统,为战机突防创造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阵风战机已开始换装“频谱”电子战吊舱,这种曾在地中海压制过S-300系统的装备,或许能抵消歼-10C的雷达优势。而印度从以色列引进的“德比-ER”导弹(射程150公里),也在尝试构建“多层次拦截网”。
四、巴基斯坦的破局关键:如何用20架歼-10C撬动400架敌机?
面对绝境,巴空军未必没有胜算:
体系化防御:ZDK-03预警机与歼-10C数据链融合,可实现“A射B导”,让枭龙Block3在后方安全发射霹雳-15;
地形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复杂地形可限制印军雷达探测范围,巴军战机依托山谷低空突防,能缩短接敌距离;
盟友支援:若冲突升级,某东方大国的卫星情报和应急武器补给可能会悄然介入——毕竟歼-10C的维护体系与巴国内现有装备并不完全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