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巴斯“胜利”背后的俄式战略棋局
2025年11月初,顿巴斯门户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的硝烟中,俄军以兵力、火力的绝对优势凿穿了乌军经营15个月的防线。乌军残部被压缩在不足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5500名官兵陷入2万俄军合围,铁路、公路节点尽数失守,后勤命脉彻底断裂。更富象征意义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乌军第155旅法械部队在弹尽粮绝后选择缴械——这支精锐的瓦解,标志着乌军在顿巴斯北翼的防御体系已濒临崩溃。

与此同时,俄防空部队在11月9日至10日的24小时内宣称击落7枚美制HIMARS火箭弹与247架乌克兰无人机。然而,就在战场胜负看似尘埃落定之际,克里姆林宫却出人意料地宣布临时停火,并邀请全球笔者进入红军城实地采访,让外界亲眼目睹“俄军的胜利果实”。这一举动不仅引发泽连斯基愤怒谴责“违反乌克兰法律”,更是把宣传战推向新高:普京不仅要让西方媒体长期粉饰的乌军溃败真相暴露于天下,更要击垮乌军残存士气的心理防线。
战场优势为何转为和谈呼声?
俄军在红军城的突破仅是全线压迫的一环。同日,俄国防部通报“解放”顿涅茨克的格纳托夫卡村及扎波罗热州的诺沃耶村、斯拉德科耶村;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军投入总兵力已达17万,战况惨烈程度为开战以来罕见。乌方披露,仅10月份俄军伤亡就达2.5万人,但俄军仍持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