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这一百万架无人机,放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场景中去思考,画面会更加清晰。
想象一下,在某个海峡或某个地域,进攻发起不再是传统炮火准备,而是由成千上万架低成本、模块化的无人机组成的“硅基风暴” 。它们遮天蔽日而来,执行着不同的任务:
侦察蜂群: 像蝗虫一样掠过战场,将每一处工事、每一辆装甲车的实时信息传回。
攻击蜂群: FPV自杀式无人机、携带榴弹的四轴无人机,以“神风”式攻击精准摧毁高价值目标。
电子战蜂群: 进行电磁压制、通信干扰,让对方的指挥系统变成聋子瞎子。
后勤蜂群: 为前线部队运送弹药、给养。
这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分布式的、智能化的、网络化的“无人机生态系统” 在作战。一架无人机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但整个系统的作战效能是毁灭性的。它极大地降低了作战人员的伤亡风险,同时将战争的成本和门槛推向一个新的维度——谁能更快、更便宜、更多地生产和消耗智能无人机,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美军战争部(国防部)已经放出狠话,要求承包商“加快研发武器的步伐,否则就没有机会取得合同”。这分明是用市场和经济手段,倒逼整个国防科技产业进行一场“速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