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担忧的是,民粹主义正在填补政策真空。右翼势力借机炒作外部威胁,将国内矛盾转向“邻国威慑”“台海风险”“朝鲜导弹”等议题,试图用民族主义情绪转移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这种手法,像极了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的动员逻辑——内部问题解不了,就往外部找敌人。
三、军事野心与现实困境:“导弹不够,口号来凑”高市早苗一贯以强硬国防政策著称,但其扩军计划却面临双重制约:一是财政捉襟见肘,二是技术依赖严重。日本防卫省计划采购远程导弹、升级宙斯盾系统、扩充西南诸岛军事部署,但钱从哪来?增税还是发债?无论哪种选择,都会进一步挤压民生支出,加剧社会矛盾。
更重要的是,日本军工产业早已不复昔日辉煌。许多关键部件(如导弹制导系统、雷达芯片、发动机核心材料)仍需进口,而东大在民用无人机、电子战、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反而让日本感到“战略焦虑”。笔者曾指出: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不是单件武器。日本若一味追求“硬件堆砌”,却忽视技术自主和体系整合,最终只会变成“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