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人为错误值得关注。航母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之一,地勤人员疲劳或操作失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例如,加油程序错误或飞行前检查不到位。燃油保障分队的证词虽澄清了燃油一致性,但未说明具体操作细节。如果有人在压力下犯错,两机可能因类似原因受害。美军士兵在南海长期部署,心理压力大,事故风险自然升高。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不容忽视。南海是中美博弈的焦点,美军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常引发中方反制。有军事专家指出,美军在南海的危险操作会直接危及航行安全。例如,中方电子干扰或监视活动可能干扰美军机系统。虽然这听起来像阴谋论,但历史上确有先例。2016年,美军无人机在南海被干扰坠毁。如果这次事故涉及外部因素,美军可能选择低调处理,以避免冲突升级。]
从战略角度看,这起事故发生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美军在南海的存在旨在威慑中国,但高强度行动也带来了自身风险。作为“听风的蚕”,我认为这暴露了美国“印太战略”的脆弱性——过度扩张可能导致后勤链断裂。例如,航母编队远离本土,补给依赖全球网络,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