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4个突击旅已无路可逃,大将亲临只会也没救

时间:1761882510
来源:

三、西尔斯基的豪赌:为什么救援行动注定失败?

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亲临前线指挥反攻,本质是一场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冒险。据前线情报显示,其试图通过第110机械化旅等部队从托列茨克方向打开通道,但俄军早已预判此意图,提前部署了伊斯坎德尔导弹群与柳叶刀无人机封锁线。更致命的是,乌军后勤体系已濒临崩溃:仅存的T0515公路补给线伤亡率超60%,城内弹药库存仅够维持72小时高强度作战。西尔斯基最终下令“分散突围”,实则是承认了“存人失地”的残酷现实——这与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后期的决策逻辑如出一辙。[page]

四、技术代差之殇:无人机如何改写战场规则

俄军在此次围歼战中展现出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压倒性优势。其“海鹰-10”侦察无人机与“天竺葵-2”攻击机组网联动,实现了对包围圈内每平方米土地的24小时监控。乌军虽大量使用东大生产的民用无人机进行反制,但缺乏体系化电子战能力,多数设备在俄军“披肩”干扰系统面前迅速失效。更值得深思的是,俄军首次投入“铀-9”无人战车配合步兵清剿地下室,这种“非接触式屠戮”使得传统巷战防御策略彻底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