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报迷雾:信息战的第二战场
乌军宣称的108次激战与俄方公布的140次精准打击,看似矛盾实则互补。乌方强调前线步兵单位的战术韧性,俄方突出远程火力的战役效果。这种叙事分化并非偶然:乌方需维持国际社会对其防御能力的信心,俄方则需证明特别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均未否认对方核心战果——乌方未否认能源设施遭重创,俄方未否认前线遭遇抵抗。信息战已成为消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都在争夺“叙事持久力”。(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资源竞赛:军火库存与联盟耐力的对决
当前战局本质是工业化时代的资源消耗。俄罗斯凭借苏联遗产与全速运转的军工体系,月产炮弹量据估达200万发以上,同时通过朝鲜、伊朗等渠道补充无人机与弹道导弹;乌克兰则依赖西方输血,美国600亿美元援助法案僵局与欧洲产能瓶颈已成基辅最大焦虑。然而“耗尽”并非抽象概念——俄军牺牲精度换取数量,乌军被迫以“蚕食战术”延缓战线崩溃,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北约内部关于“是否允许乌军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本土”的争论,恰恰暴露了联盟战略耐力的裂痕。[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