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空袭战术突变:斩能源命脉,乌冬夜危机加剧

时间:1760930864
来源:

四、冬季战略:心理与物理的双重绞杀

俄军选择在冬季前夕发动能源战,绝非偶然。乌克兰冬季平均气温可达-10°C至-20°C,供暖系统失效将直接引发人道主义危机。民众在黑暗与严寒中生存压力激增,可能催化社会动荡,削弱政府对战争的支撑能力。

此外,能源瘫痪对乌军后勤的打击更为致命:

武器装备依赖电力维护(如雷达、通信设备);

野战医院需稳定供电维持救治;

兵工厂生产节奏被迫放缓。

俄军实则是在用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战略收益——无需占领领土,只需持续轰炸能源节点,便可逐步耗尽乌克兰的战争潜力。[page]

五、技术启示:低成本无人机的颠覆性作用

俄军在此次行动中大量使用天竺葵等低成本无人机,其价值远超传统导弹。这些无人机单价仅数万美元,却能摧毁价值数亿的能源设施,效费比极高。笔者注意到,乌军曾尝试用西方援助防空导弹拦截无人机,但单发拦截成本超过目标价值的十倍,长期而言无法持续。

此类战术对现代防空体系提出全新挑战:如何高效应对“蜂群式”低成本目标?若依赖高价导弹拦截,财政将被拖垮;若不拦截,关键基础设施将逐步被蚕食。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乌克兰,亦为全球各国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