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代价:平民与士兵的无声哭泣
战争最痛处,莫过于无辜生命的消逝。昨夜俄军袭击中,婴儿之死刺痛人心——这不是数字,而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政府大楼被炸,象征民用设施的“红线”被践踏,基辅大火映照出战争的野蛮本质。同样,俄境内袭击频发:别尔哥罗德油库火灾、居民楼被残骸击中,平民在恐惧中度日。看官们,无人机战看似“精准”,却难避误伤——2025年1月,奔萨州无人机袭击造成1死2伤,2024年7月,阿斯特拉罕机场遇袭,平民区受波及。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一座炼油厂、一座军用机场以及一处变电站。[page]
士兵困境更令人心酸。俄军士兵安德烈的遭遇是缩影:他的排几乎全军覆没,自己负伤,生活陷入绝境。国家承诺的补偿未兑现,“文件提交后,数月无钱无音”,生活费高昂,家庭勉强维生。他控诉:“我冒死作战,只换来冷漠和官僚主义。”这非个例——俄军士兵普遍面临心理与经济压力,若权益不保,士气必溃。乌军方面,虽捷报频传,但士兵在“亚速”等部队中承受巨大伤亡,坚守被围阵地173天的故事背后,是血与泪的牺牲。笔者感言:战争机器碾过,平民和士兵皆成棋子,人道代价是冲突最深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