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份引爆全球的机密报告
八月新德里的闷热潮湿中,印度空军总部却弥漫着刺骨寒意。一份被《防务新闻》曝光的内部报告,如同撕开伤疤的手术刀,承认了全球军迷围观数月的耻辱真相:印度阵风战机在模拟空战中遭巴基斯坦击落,核心原因竟是飞行员错判东大霹雳-15E导弹射程!印度空军参谋长乔杜里的内部发言更显悲凉:“我们以为身处安全区,现实却是霹雳-15的不可逃逸区比R-77-1大一倍”。笔者不禁感慨:当技术代差撞上战略傲慢,结局早已注定。
一、致命误判:航展数据骗了谁?
“145公里”的认知陷阱
印度飞行员始终坚信珠海航展展板数据——霹雳-15E射程145公里。这份虔诚的信任,让阵风战机在模拟空战中保持“安全距离”巡航,殊不知东大出口型导弹实际射程已突破160公里,不可逃逸区(NEZ)更达120公里。更讽刺的是,印方情报部门对自用版霹雳-15的认知仍停留在“阉割版”幻想中,全然不知东大原版射程早已跨越200公里大关。
纸面数据的战场反噬
印度空军迷信的“双保险”配置——法国流星导弹(NEZ 80公里)与俄制R-77-1(NEZ 60公里),在霹雳-15E的120公里不可逃逸区面前沦为笑谈。看官们需明白:现代空战胜负不在参数表,而在动力系统、抗干扰能力与制导精度的代际鸿沟。当印度飞行员按150公里模拟训练时,霹雳-15E的实际打击半径已悄然覆盖200公里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