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战术的成功源于乌克兰的“韧性智慧”:泽连斯基宣称恢复导弹自产,远程无人机均为国产(部分获外援)。当俄军每周地面进攻减少13%(从600次降至500多次),乌军却以袭扰战维持压力。[page]
三、俄罗斯的困境:疏于防范的“最大输家”
俄方虽在前线推进,但后方疏漏使其沦为不对称博弈的输家。证据揭示三大短板:
防空系统失效:俄军事博主公开指责军方“缺乏有效防御”。面对无人机群攻,S-400等系统反应迟缓。2025年6月,俄称击落70多架无人机,但乌军仍成功袭击机场和油库。根本原因是防空系统数量有限,覆盖范围不足——袭击目标分布广,从克里米亚到萨马拉州,俄难以全面布防。
后勤与供应链崩溃:炼油厂遇袭引发连锁反应。南部联邦区最大燃料供应商产能受限,导致前线部队“坦克变废铁”。俄方试图从其他公司调原料,但修复期长(如Ryazan炼油厂需数周),供应链脆弱性暴露无遗。经济上,石油出口下滑影响战争融资,2024年袭击后油价上涨,凸显市场对俄供应中断的担忧。
战略被动与报复循环:俄军被迫转入“互炸后方”模式。2025年6月,俄空袭乌波尔塔瓦州炼油厂,切断乌东前线燃料供应。但这种报复反加剧自身负担:俄日均伤亡高企,新增损失1160人(截至2024年3月,累计伤亡超43万),而乌袭扰战成本远低于俄反击。俄官员警告“拖延谈判将失更多土地”,却无力破解袭扰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