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低成本袭扰战”:撬翻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暗黑艺术
引言:前线捷报下的后方噩梦
俄军前线捷报频传——48小时攻占7处据点,攻势如潮。但后方却一片狼藉:克里米亚储油基地黑烟冲天,无人机呼啸而过,炼油厂火光四射。这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乌克兰精心策划的“低成本袭扰战”的杰作。一套500美元的无人机瘫痪20亿美元的战略轰炸机;几架民用品改装的无人艇逼得黑海舰队搬家。当西方军援中断,乌克兰正用这套战术撬翻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而疏于防范的俄后方,成了这场不对称博弈的最大输家。笔者今日为看官们剖析这场暗黑艺术,从数据、战术到战略,层层剥茧。
一、后方瘫痪:炼油厂成“点穴”目标
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已从零星骚扰升级为系统性摧毁。半年内,俄日均伤亡1260人推进战线,但后方设施却接连遭殃。证据显示,乌军重点打击炼油厂、化工厂和空军基地,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例如:
炼油厂连环遇袭:自2023年9月至2025年2月,乌克兰对俄境内炼油厂发动约100次袭击,目标覆盖俄罗斯30座最大炼油厂的三分之二。仅2024年3月,短短6天内就有15家炼油厂被击中,重点攻击蒸馏塔,导致部分损失“难以修复”。袭击范围极广,如萨马拉州工厂距边境超1000公里,仍被无人机精准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