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也从团结角度下达,由陈、邓指挥的命令,但是彼时的中野通讯落后,二人又觉责任重大并不适合指挥。
随即陈、邓复电中央请求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由是如此,说粟裕是实质上的指挥并不为过。
而在11月16日成立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中,由邓公出任书记,刘帅、陈老总、粟裕、谭震林担任前委委员。如是若从行政分配角度上而言,则又不然(排名为刘陈邓粟谭)。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战场上更多的就是粟裕指挥的。
而华野的歼敌人数毫无疑问也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44万余人,近八成)。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中野的作用,若是没有中野牵制黄维兵团,想来华野大抵也就是歼灭黄百韬兵团为止了。
还要提及的一点是,中央方面一开始的部署是华野下江南,是粟裕将军坚持并说服了中央。这里不得不佩服粟裕将军的战略眼光。
对于淮海战役,据警卫员李银桥回忆,毛主席也明确的表示是粟裕立下了第一功。 而在中野邓公汇报给毛主席,表示“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打得很出色”时,毛主席又回复到“粟裕的功劳最大”。
从这里看,毫无疑问将淮海战役的主要功劳划分给中野,就是不符合史实的,无怪乎谭震林将军会勃然大怒。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