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国际民用造船展览会正在俄罗斯关键港口城市圣彼得堡召开,在此次展会期间,中俄两国船舶制造业人士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沟通。
而从俄方人士的表态来看,自今年3月,中俄确定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来,两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合作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比如隶属于俄政府交通运输部门的船舶技术检验机构—— 俄罗斯船级社(RS)就表示,该机构的中国分部,目前已经在中国所有省份开展了活动,其核心业务,就是促进两国船企的合作。而在这个问题上,以前的俄方从未如此主动过。
从部分俄船舶业人士的表态来看,中俄船舶业目前最关键的合作领域,是船舶零部件的供应。中国企业现在不光向俄造船厂提供成品的船舶设备,还在供应俄制设备的零部件,并且开启了俄罗斯本土的生产。
在所有的零部件供应之中,以发动机为主的船舶动力零部件供应,将是双方未来合作的主要发力方向,中国企业将替代西方企业,成为俄船企的主要动力系统零部件供应方。
俄船舶制造业人士现在如此看重与中国的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到了中俄两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现实差距。
具体来说,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造船业就遭受了一定的冲击,此后多年一直是举步维艰,勉强维持。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之后,许多俄罗斯船企被列入了制裁名单,部分零部件供应受到了限制,更是阻碍了俄造船工业的重新崛起。虽然在当前阶段,俄方仍旧在核动力破冰船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但俄造船业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远落后于中、日、韩等造船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