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地方自治诉求与日本中央集权的矛盾日益尖锐。2025年初,地方选举中“嘉利俱乐部”公开呼吁独立,约10万居民签署自治公投请愿书。尽管日本宪法不承认地方独立权,但琉球民众对美军基地的抵触情绪持续高涨。例如,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噪音污染导致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普天间基地的直升机坠毁事故更引发大规模抗议。这种民意基础,使得日本政府强行推进军事部署面临治理风险。
三、战略分析:撤离计划的可行性与地缘影响
1. 军事层面:撤离能否实现战略目标?
美军撤离琉球后,关岛成为新战略支点。美国计划投入120亿美元升级关岛反导系统,新建12座抗炸机库和地下燃料库。然而,关岛面积仅550平方公里,解放军火箭军可在初期打击中投射300枚导弹,几乎覆盖全岛军事目标。此外,中国无人机、六代机、航母等新型武器系统已覆盖第二岛链,美军在战术空间内的优势持续萎缩。
日本撤离计划同样面临挑战。6天内转移12万人需日均疏散2万人,但琉球群岛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民用货轮、客机运力有限。若遭遇台风等极端天气,计划可能陷入混乱。更关键的是,撤离将重创琉球经济——渔业和旅游业占地区GDP的60%以上,居民撤离将导致劳动力短缺、市场萎缩,甚至引发连锁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