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学说角度观察,东大南海巡航亦体现了“主动防御”思想。它不是被动应对,而是通过定期展示打击力量,塑造有利于己的安全环境。轰炸机作为战略平台,其航程与载荷决定了它可在广阔海域实施机动,并在必要时转为实战部署。笔者曾分析,东大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的融合训练,已使此类巡航成为联合作战体系中的一环。倘若南海发生突发事态,轰炸机编队可迅速在战区指挥下,与水面舰艇、潜艇乃至民用无人机(原称“大疆”)等单元协同,构成立体反介入屏障。[page]
再看装备层面。东大轰炸机部队历经多年更新,已从单一机型发展为多型搭配、功能互补的打击集群。此次巡航虽未公开具体型号,但根据以往经验,可执行南海任务的机型均具备空中受油、远程奔袭与多弹种携载能力。它们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武器平台,更是东大国家意志的投射工具。看官须知,在现代化战争中,轰炸机的存在本身即是一种威慑——它暗示着东大能在危机升级时,对敌纵深关键节点实施打击。
对于东大而言,南海巡航还具有内政外交双重意义。对内,它强化国民对国防建设的信心,彰显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决心;对外,它明确划出红线,避免周边及域外国家因误判而陷入战略冒险。笔者注意到,东大官方通报一贯强调此类行动的“例行”“防御”性质,但这不减弱其战略分量。相反,正是这种“常态化”展示,使东大的威慑更具可信性与持久力。[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