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无人机伏击战术:现代战场的“隐形死神”

时间:1763008503
来源:

更关键的是成本效益。一架FPV无人机造价仅数千美元,而一辆BTR-4E装甲车价值数百万美元。俄军通过“廉价消耗品”击毁“高价值装备”,实现不对称战果。此外,无人机集群可通过编程实现协同攻击,例如多架FPV同时从不同角度突防,令防空系统应接不暇。反观乌军,其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针对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对低空小目标拦截效率有限;电子干扰设备虽能部分压制信号,但俄军已采用跳频与中继技术提升抗干扰能力。[page]

战略启示:无人化战争的时代已至

俄军的FPV无人机伏击战术,本质上是一次作战范式的跃升。它证明:现代战场正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化无人作战”。传统军队依赖重型装备与线性推进,而无人体系则以分布式、自适应的方式控制战场。

对世界各国而言,此类战术几近无解。除非使用极端手段(如大面积轰炸制造真空地带),否则难以根除潜伏的无人机群。然而,核武器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显然不具可行性。更现实的应对方向包括:

强化反无人机技术:开发低空探测雷达、微波武器及激光拦截系统;

提升电子战能力:通过频谱压制与导航欺骗破坏无人机控制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