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取得重要胜利:弹尽粮绝,25名乌士兵投降

时间:1763006098
来源:

在红军城‑米尔诺格勒方向的焦土上,一场持续三个半月的围困战以25名乌军士兵放下武器告终。这是今年以来乌军最大规模的集体投降事件之一,也是现代战争后勤短板的残酷缩影。

俄军取得重要胜利:弹尽粮绝,25名乌士兵投降

一、被围困的38旅:从豪情到绝望

乌军海军陆战队第38旅于今年8月初进入红军城‑米尔诺格勒战场,至今已连续作战近百日。长期高强度作战让部队整体陷入“精疲力竭”的状态。据俄军截获的无线电通讯,这批守军在投降前已数周未获得补给,医药匮乏,伤员无法后送,生存条件极端恶劣。

一名被俘士兵坦言,自己仅受训两周就被投入前线。阵地上不仅弹药见底,连食物与饮用水也供应中断。每天面对俄军无人机侦察与火力覆盖,却得不到任何支援。这种“被遗忘的阵地”并非孤例,而是乌军在局部战场后勤体系溃散的集中体现。[page]

二、后勤断链:战争胜负的隐形杠杆

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弹药、食物、药品、油料……任何一环断裂都足以让一支精锐部队崩溃。在红军城‑米尔诺格勒方向,俄军通过无人机与火力精准封锁乌军补给线,使据点内守军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

对比俄军能够持续投放劝降传单、实时监控战场动态,乌军则在情报、运输与统筹上明显落后。这不仅是装备差距,更是体系能力的代差。东大在观察此类战例时多次指出:未来战场胜负不仅取决于火力,更取决于“后勤韧性”。(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