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大任务揭秘:攻击-11如何重塑空战逻辑?
攻击-11与歼-20、歼-16的编队,绝非“花瓶组合”。它的任务定位,彻底颠覆了传统空战模式:
任务一:前沿ISR(情报、监视、侦察)
攻击-11将成为有人机的“千里眼”。凭借隐身优势,它可前出至高危空域,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光电探头等设备,实时绘制战场态势图,并通过数据链回传至歼-20或后方指挥中心。这意味着,我军未来可能实现“单向透明”——敌机还未发现我们,我们已对其位置、航向了如指掌。
任务二:电磁攻防“软杀手”
攻击-11可携带电子战吊舱,执行干扰、欺骗、反辐射攻击等任务。多机组网后,更能形成“移动电磁墙”,压制敌方雷达通信。例如,在台海或南海场景中,数架攻击-11可模拟大型机群信号,诱使敌方防空系统开机暴露位置,为后续打击创造窗口。
任务三:通讯中继与“A射B导”
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中,攻击-11可作为空中通讯节点,保障有人机、导弹、后方基地的实时数据交换。尤其重要的是“A射B导”能力——歼-20发射远程导弹后,由更靠近目标的攻击-11提供制导,极大扩展打击半径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