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以合作历史脉络
印以两国1992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防务合作早已悄然进行。
1999年卡吉尔冲突,当时以色列应印度请求,提供了装备,为印度扭转战局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事件奠定了双方防务合作的基础,以色列由此成为印度重要的国防装备供应国。
二十多年来,两国军贸关系日益紧密。印度已成为以色列国防的最大客户之一,采购范围涵盖雷达系统、无人机和导弹等多个领域。
印以合作背后的多方角力
对美国来说,美国正试图平衡中东政策与“印太战略”,虽然美印因为关税闹得不愉快,但在安全防务上才继续签署了合作协议,所以美国对印以合作大概率是默许态度。
对俄罗斯来说,其是印度的主要武器供应国之一,但随着印以美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对印武器出口份额或许会下降,俄印传统军事合作关系面临挑战。
对巴基斯坦而言,印以合作不是个好消息,印以防务合作对巴产生了安全威胁,可能会加剧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
对伊朗而言,印以的防务合作,也是一种直接的刺激,不利于伊朗自身的安全,其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对抗印以合作带来的影响。
超越军贸的全面协作
根据备忘录,印以防务合作包含多个领域:战略对话、训练、国防工业伙伴关系、能力开发等领域合作,还同时聚焦了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以色列在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电子战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而印度拥有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和软件人才,双方需求契合。
总而言之,印以防务合作是双方基于现实需求的选择,结合美印安全防务合作,更让印度在中东与印太的跨区域博弈中进一步凸显存在感,但“拥抱”也意味着风险,或许使印度卷入一些地区冲突,深刻影响地区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