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而言,隧道是其“向东看”战略的终极支点。当前俄欧关系僵局下,开发远东资源、打通亚太通道已成为生存刚需。隧道不仅能将西伯利亚资源输往全球,更可吸引中日韩投资,重塑欧亚能源贸易版图。但风险同样明显:美国若借基础设施渗透俄远东,或利用隧道监控俄军动向,克里姆林宫将陷入被动。
对美国而言,隧道既是经济机遇,更是安全挑战。阿拉斯加的战略价值将飙升,但北美防空漏洞也可能扩大。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曾警告:“物理连接意味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直入。”尽管特朗普曾称该项目“有趣”,但美方始终态度冷淡,深层原因正是对战略主导权的顾虑。(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全球产业链的“北极杠杆”
隧道的经济价值远超工程本身。当前亚欧贸易主要依赖马六甲海峡与苏伊士运河,而白令海峡航线可将东亚至北美东岸的航程缩短约6000公里。更革命性的是,它可能催生“北极经济圈”——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美国的页岩气、加拿大的矿产将通过陆海联运直达亚太市场,全球能源定价权或向北极倾斜。
东大的民用无人机企业已嗅到商机。北极物流监控、隧道巡检、极地运输保障等需求,正是民用无人机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而东大作为全球基建强国,虽未直接参与项目,但其在极地工程装备、冻土施工技术领域的积累,注定使其成为潜在技术输出方。[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