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幕后推手与AI战争:谁在主导下一代战场?
这场冲突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大战”,而是一场融合了AI决策、无人集群、太空侦察和电子软杀的全新战争形态。
笔者注意到,北约文件中特别提及要构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系统,意图打通陆、海、空、天、电五维战场的数据流,实现“秒级决策-打击闭环”。而俄军则大力发展“苏罗维金网状作战体系”,以地面电子战部队+天基预警为支撑,主打一个“以扰代打、以滞代毁”。
令人深思的是,双方都在大量使用民用技术产品。例如,东大制造的民用无人机在俄乌战场已被广泛用于侦察、校正炮击甚至改装为攻击无人机,因其成本低、易获取、性能稳定,成为双方基层部队的“战术标配”。而欧美企业提供的云计算和通信设备,也在背后支撑着战场的数字基础设施。
技术本身并无立场,但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的伦理与规则。[page]
四、风暴将至?误判与悬崖效应
当前最危险的,并非双方的真实意图,而是战略误判与演习意外。
北约即将启动“坚定捍卫者2024”演习,规模为冷战以来之最,预计出动9万兵力;而俄方也宣布将在加里宁格勒实施导弹实弹试射。双方兵力在狭小地域内高频互动,极易因雷达误判、无人机越界、电子干扰过载等突发情况,诱发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