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与民生的残酷博弈:谁为天价军费买单?
德国经济现状却给这场豪赌蒙上阴影。2023年德国GDP萎缩0.3%,制造业PMI连续14个月低于荣枯线,能源危机与通胀压力持续侵蚀民生基础。笔者需指出,377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全年教育支出的3倍、医疗支出的2倍。当政府削减福利预算补贴军费时,柏林街头已出现“要面包不要坦克”的抗议标语。
技术自主与产业暗战
军备扩张背后隐藏着德国重塑军工主权的野心。莱茵金属、蒂森克虏伯等军工巨头获巨额订单,但关键芯片、稀土材料仍依赖进口。更值得玩味的是,德国明确要求“优先采购欧洲装备”,实则针对美国F-35与“爱国者”系统的技术替代方案。这种“去美国化”倾向,与法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形成默契,却可能动摇北约内部技术标准体系。(本文由AI辅助生成)
三、欧洲安全架构的重构:新冷战铁幕再临?
德国扩军本质上是对美国战略收缩的应激反应。特朗普时期威胁“退出北约”的阴影未散,俄乌冲突又暴露欧洲自主防务的脆弱性。笔者分析,德国试图以军力为支点,撬动欧盟共同防务机制——例如推动欧盟快速反应部队从5000人扩编至2万人。但这种“德意志主导”模式已引发东欧国家警惕,波兰防长直言“不愿用莫斯科的枷锁交换柏林的指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