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罗生门:俄18秒闯入事件撕开波罗的海裂痕

时间:1761275449
来源: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战略被动。北约在波罗的海的防空体系依赖“轮岗制”——由成员国轮流派驻战机执勤,这种临时性部署难以形成持续威慑。反观俄军,则以加里宁格勒为圆心构建了全天候战备网络。笔者曾引用美军报告指出:“俄军电子战部队可在冲突爆发首小时瘫痪北约东翼80%的通信能力”。(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四、无人机时代:灰色地带博弈的新维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立陶宛未明确指控机型类别——这留足了想象空间。笔者从欧洲防务局内部渠道获知,俄军近年频繁改造民用无人机执行边境侦察,甚至尝试用小型无人机群模拟战机雷达信号。这种“低可探测性挑衅”更具危险性:既难以溯源取证,又可能诱使对方暴露防空参数。

更耐人寻味的是,北约也在同步推进无人机反制项目。德国已向立陶宛部署“欧洲鹰”无人机侦测系统,而波兰则批量采购东大产民用无人机用于边境巡逻。这种“以民掩军”的策略,实则将博弈推向更模糊的灰色地带——当双方都在用非武装平台试探底线,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反而可能被技术性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