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五角大楼的作战室里,大屏幕上闪烁着福建舰穿越台海的第一手卫星影像。一群美军将领沉默地盯着那条劈开浪涛的白色航迹,有人下意识捏碎了手中的咖啡杯。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欧洲,空客总部因特朗普突然对波音的政策庇护而沸腾——白宫亲手把盟友推向中国,欧洲军工业的春天竟以这种荒诞的方式降临。
而这一切,只是中国航母战略这盘大棋的序章。
一、海上棺材论:我们曾亲手埋葬过神话
上世纪90年代,中文军事论坛流传着一种观点:在反舰弹道导弹面前,航母不过是漂流的铁棺材。当年台海危机中美军航母的耀武扬威,让“如何击沉航母”成为一代军工人的执念。从引进现代级驱逐舰时对“日炙”导弹的狂热,到022导弹艇狼群战术的推演,我们曾坚信不对称作战能扼住海上霸主的咽喉。
但真相残酷得令人清醒:
现代级射程120公里的“日炙”,在美军舰载机作战半径外就是活靶子;
号称“航母杀手”的022艇,可能连美军外围反潜网都突不破;
即便后来拥有射程400公里的鹰击-12,仍需要轰-6K冒险穿越防空火网。
直到2015年,一架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甲板拉起跃飞,中国才真正握住了打开远洋之门的钥匙。而东风-21D/26的出现,则让我们第一次拥有了把“海上棺材”变为现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