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扎波罗热反攻:收复定居点与战术创新
扎波罗热前线,乌军第33突击团与第24营协同推进,成功夺回马里谢尔巴基、小谢尔巴基及斯特波夫部分区域,控制范围拓宽3.5公里。此次反攻依托夜间突袭与情报优势,精准打击俄军防线薄弱处,夺回阵地后迅速构筑工事,体现乌军灵活的战场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出现“管道防御”创新战术:乌军淹没污水管道并以建筑垃圾封堵,彻底杜绝俄军沿用阿夫迪夫卡战役中“管道渗透”的旧战术。这种低成本防御策略,结合地雷与伏击点布置,有效遏制俄军突袭企图,印证了乌军在防御作战中的实战智慧。(本文由AI辅助生成)[page]
四、库皮扬斯克消耗战:高交换比与信息战迷雾
乌方宣称在库皮扬斯克方向实现10:1的交换比,称俄军第6集团军已基本丧失战斗力,且俄军士兵穿便装渗透导致误击事件频发。虽该数据未获第三方证实,但结合俄军近期进攻节奏放缓与建制调整迹象,可见此地消耗战之惨烈。乌军通过无人机侦察与预设火力点配合,迫使俄军付出高昂代价,而信息战层面的“敌我识别混乱”进一步暴露俄军协同漏洞。
五、战局展望:后勤与心理的持久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