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是,庆典当天特朗普还登上了“杜鲁门”号,数千名官兵在破损的航母前聆听总统豪言“美国要赢”。而海军官方对此的回应仅是轻描淡写地承认“维修计划因预算和船厂排期延迟”,预计还需等待12个月才能进坞修复。一块帆布,成了帝国军工衰退的隐喻——表面光鲜的庆典背后,是深陷后勤泥潭的现实。[page]
二、衰败的齿轮:从“造船霸权”到“维修无能”
笔者曾多次分析美国海军“重部署、轻维护”的顽疾,此次“杜鲁门”号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4年报告指出,美海军舰艇维修延误率高达75%,平均超期时长超过400天。诺福克基地所在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船厂(HII)虽是美国最大军舰制造商,但其干船坞容量和技师数量早已无法满足舰队需求。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去工业化”反噬国防体系。美国民用造船业萎缩至全球份额不足1%,军舰维修依赖仅存的几家垄断船厂,导致报价高昂、效率低下。相比之下,东大近年来持续扩充大型船坞容量,民用无人机技术更反向赋能军舰维护中的高空检测与精准作业。此消彼长间,美国海军看似庞大的舰艇数量,正被逐渐掏空的维护能力拖入深渊。(本文由AI辅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