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潜射导弹如何能碾碎俄罗斯的核威慑遗产?

时间:1760278582
来源:

这种工业实力的鸿沟直接体现在装备迭代速度上:

中国巨浪-2/3/4的“阶梯式迭代”已形成技术储备的“滚雪球效应”

俄罗斯至今未能突破潜射高超音速弹头与智能变轨技术的工程化瓶颈

正如“听风的蚕”常说的:“核导弹的较量从来不是物理学的竞赛,而是国家工业组织能力的终极考核”。

(本文由AI辅助创作)

四、未来海基核威慑的胜负手

当美国“三叉戟IID5”导弹进行第188次成功试射时,俄罗斯却仍在为布拉瓦的基础可靠性头疼。而在更高维度的赛道上,中国已启动“巨浪-4+高超音速滑翔体”组合的验证。人工智能弹道规划、多弹头协同突防、深海冷发射同步齐射——这些曾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正在成为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工程化课题。

需要警惕的是,俄罗斯正试图用“核常模糊”策略弥补技术短板,例如发展“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但这种非对称手段恰恰暴露了其传统核威慑体系的脆弱性。相比之下,中国坚持的“体系化核反击”路线,通过太空侦察星座、量子通信与潜射导弹的跨域组网,正在构建21世纪最可靠的战略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