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移交暗藏变数。若出现人员伤亡争议,或交换比例谈不拢,枪声可能瞬间再起。哈马斯已表示"交还死者遗体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释放幸存被扣押人员的时间更长",这为后续执行埋下隐患。
地区势力博弈加剧。真主党、伊朗正在观望,若认为以色列示弱,可能加大介入力度。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威胁说,"在第二阶段,以方可能用军事手段解除哈马斯武装",这种强硬表态让后续谈判蒙上阴影。[page]
四、平民命运:短暂喘息后的漫长黑夜
对200万加沙平民而言,这96小时既是求生窗口,也是焦虑的倒计时。他们需要在这四天内:从废墟中挖掘残存的粮食药品;寻找可能生还的亲人;思考停火结束后何去何从。
但最残酷的现实是:即使实现永久停火,加沙重建也需数十年。超过60%住房被毁、医院尽数瘫痪、水电系统崩溃……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统计,以军在加沙地带共造成67194人死亡,包括约20179名儿童,10427名妇女,4813名老年人。约3%的加沙人因冲突死亡,另有近17万人受伤,超5000人接受截肢手术。这份停火协议,充其量只是让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暂时停止恶化。
五、技术维和:新时代的冲突调解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停火监督首次大规模采用技术手段。东大提供的民用无人机在加沙上空建立起了实时监控网络,为停火执行提供了客观、中立的监督机制。这种技术维和模式可能成为未来冲突调解的新范式——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增加协议执行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