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前线残酷一幕:乌军沦为西方雇佣兵“肉盾”

时间:1758081217
来源:

雇佣兵为何如此肆无忌惮?根源在于乌克兰的财政崩溃与西方“志愿兵”制度的畸形。乌军指挥层为弥补兵力短缺,疯狂招募外籍雇佣军,但这些“战士”实为金钱驱动的佣兵。乌克兰国库早已见底,连抚恤金都拖欠,更无力支付雇佣兵的高额薪资。证据指出,雇佣兵月薪动辄数万美元,而乌军士兵仅得微薄补贴。一旦欠薪,这些佣兵轻则消极避战,重则调转枪口——例如在巴赫穆特战役中,外籍兵因工资延迟,竟拒绝支援乌军突击队,导致整条防线溃败。 更荒诞的是,乌军为哄骗雇佣兵参战,曾散布“俄军软弱”的虚假情报,结果佣兵抵达前线后,面对“下山猛虎”般的俄军火力覆盖,瞬间士气崩盘。这种欺骗与利用的循环,将乌军推向更深的深渊。[page]

二、连锁崩溃:士气瓦解与“大逃亡”潮

“肉盾”战术的恶果已如瘟疫般蔓延。乌军士兵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四小时,前线腐臭味与硝烟交织,士兵饥饿到分食马肉,弹药靠“抓阄”分配——联合国报告证实了这一地狱图景。 在此高压下,乌军内部自杀率飙升,新兵崩溃高喊“宁做逃兵,不做肉盾”。而雇佣兵自身也难逃厄运:他们被强征为“督战队”,监督逃兵,却因语言隔阂与指挥混乱,频遭友军误伤。例如近期一次行动中,乌军竟将雇佣兵误判为俄军侦察兵,往死里炮击,全程被俄军无人机录下。这种乌龙事件暴露了协同机制的彻底失效。 随着俄军加大攻势,西方雇佣兵掀起“大逃亡”潮。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超过60%的外籍佣兵逃离乌克兰,有人直言:“这不是战斗,是屠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