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乌克兰的“让步”背后有陷阱。
泽连斯基突然放弃“先停火再谈判”的原则,同意“边打边谈”,看似妥协,实则是北约战术的延续:用谈判拖延时间,为秋季乌克兰反攻积蓄力量。普京心知肚明,此刻若仓促会谈,俄军春季攻势的战场红利可能被外交手段稀释。
第三,俄罗斯要的不是停火,是利益固化。
普京口中的“冻结战线”,本质是将现有占领区合法化。但若未拿下红军城、未控制整个顿巴斯,俄军实际控制线仍存在脆弱性。此时谈“冻结”,等于让俄罗斯放弃唾手可得的战略要地——普京怎么可能答应?
二、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是真压力还是假把式?
特朗普对普京的“不耐烦”,早已摆在台面上。
从50天压缩到10天的谈判期限,从痛骂梅德韦杰夫是“该死的矮子”到派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海域,特朗普的“怒火”看似冲动,实则步步算计。
但普京真的怕吗?
未必。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大选在即,他急需一场外交胜利证明“只有我能搞定普京”。普京看透了这一点,反而敢拖时间:你越急,我越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