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脱胎换骨的技术博弈
2.1 矛与盾的重铸
笔者细察改造清单,俄军工确倾注心血:
死神之矛升级:拆除20具"花岗岩"发射井,换装10组8联装3K14通用垂发系统。80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以9马赫极速撕裂天际,千公里射程令航母战斗群预警时间归零。这柄"大洋快刀"使老舰重获反舰威慑。
金钟罩进化:48N6E2防空导弹射程延至400公里,4组"鲁道特"垂发填装256枚中近程防空弹,配合"铠甲-ME"弹炮系统构成五层拦截网。虽无东大055型的综合射频技术,但火力密度仍冠绝现役舰艇。
耳目革新:5P-20K相控阵雷达替换老式"顶板",核反应堆延寿30年,14万马力澎湃动力推着2.5万吨巨体冲刺31节。
2.2 无法磨灭的时代伤痕
然而技术补丁难掩根本缺陷:
靶舰宿命:25层楼高的舰岛与棱角分明的上层建筑,在现代雷达屏上如灯塔般醒目。对比22350型护卫舰的隐身设计,"纳西莫夫"的RCS反射面积堪比小岛。
电子战泥潭:老式电子对抗设备面对东大鹰击-21D等反舰弹道导弹时,反应速度恐重蹈"莫斯科"号覆辙。北方设计局坦承:"改造重点在武器,而非战场感知体系"。
效费比困局:单舰176枚导弹的齐射固然壮观,但22350型护卫舰以1/6吨位实现同等"锆石"投射能力,且造价仅其1/10。[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