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俄军重兵压境,乌军被迫采用“前重后轻”的险棋布局。
精锐部队悉数堆积一线,后方防御形同虚设。这种“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的布阵,实则是资源枯竭下的无奈抉择2。
西方援助的摇摆正在扼杀乌军机动空间。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援持续缩水,欧洲军援时断时续。为证明“投资价值”,乌军不得不频频发动“人头换地盘”的象征性反攻。
弹药短缺已到危险临界。
当俄军6月28日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一夜发射537枚导弹与无人机时,乌防空部队虽拦截半数目标,仍导致15个州电网瘫痪、民生设施尽毁。
泽连斯基的强硬姿态更压缩了回旋余地。
他下令全境同步执行北约对俄制裁,摆出“死磕到底”的姿态2。这种政治表态固然能争取西方好感,却彻底关闭了谈判通道。
04 俄军战术革命:从钢铁洪流到钝刀割肉
与战争初期蛮冲猛打相比,当前俄军展现出精细化的战役新思维。
在红军城方向,俄军放弃强攻要塞的消耗战,转而实施“绣花针战术”:以无人机群全天候侦察,炮兵分队精准拔点,工兵部队蚕食推进。
基础设施绞杀成为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