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东海波涛中的“钢铁巨龙”
日方如临大敌,紧急出动第6护卫舰队、第5航空群,F-15J战机呼啸升空,甚至罕见称“活动区域距离日本海岸线比以往更近”。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美军卡尔·文森号在南海的“大动作”,或是山东舰直逼台岛时的威慑姿态。但为何此次日本反应堪称“史无前例”?答案藏在中国海军的战略布局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微妙裂变中。
1. 距离即态度:从“擦边球”到“贴脸警告”
这种“贴脸式”部署,已非单纯的远海训练,而是对日本近期军事挑衅的针对性回应。日本近半年动作频频:联合美英澳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强化西南诸岛军备、炒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
2. 高密度起降:歼-15的“空中铁拳”
歼-15挂载实弹演练对海突击、防空拦截,实质是模拟封锁宫古海峡、压制日本反舰导弹阵地的战术验证。
3. 战略佯动?福建舰服役前的“烟雾弹”
二、日本“如临大敌”的背后:焦虑、算计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