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歼20?做梦!印度苏30MKI爆改豪赌的背后

时间:1747884502
来源:

三、歼-16的“神助攻”:印军为何永远学不会中国作业?

印度将歼-16视为追赶目标,却始终不得要领。歼-16的成功,源于中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势:从氮化镓雷达芯片到霹雳-15导弹,从涡扇-10发动机到高速数据链,每一项技术都经过长期迭代。反观印度,其“国产”雷达项目拖沓十余年,至今未达设计指标,R-77导弹射程不足霹雳-15的一半,甚至连战机升级都要俄罗斯“手把手教学”。

更深层的差距在于军事科研体系的成熟度。中国军工以“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节奏稳步推进,而印度却深陷“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以苏-30MKI为例,印度曾为其矢量喷管沾沾自喜,但实战中却因飞控系统缺陷导致事故频发。没有自主技术沉淀,任何“魔改”都是空中楼阁。

四、区域力量失衡:印度豪赌难改战略困局

印度升级苏-30MKI的本质,是对中国歼-20与歼-16组合拳的焦虑反应。然而, 现代空战早已从“单机对决”演变为“体系对抗”。中国在预警机(空警-500)、电子战飞机(歼-16D)、隐身战机(歼-20)和超远程导弹(霹雳-17)等领域形成的立体网络,已构成降维打击优势。印军即便凑出几架“超级苏霍伊”,在体系化作战面前也不过是“昂贵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