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00的“首相梦碎”:技术断代与制裁绞杀
俄罗斯A-100“首相”预警机项目曾被寄予厚望,号称“性能秒杀中美”,其核心卖点是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半径可达600公里,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甚至具备反隐身能力。然而,这个从2004年启动的“钦点工程”,却在20年后因芯片断供和电子工业崩盘宣告下马。
A-100的困境折射出俄罗斯军工的深层危机:
T/R组件卡脖子:有源相控阵雷达需数千个高性能T/R组件,但俄罗斯至今无法自产符合标准的氮化镓模块,连低水平的砷化镓组件也依赖西方设备生产。
平台短板:尽管改用伊尔-476运输机(载重60吨,航程5500公里),但其雷达布局仍沿用旋转式天线罩,技术体制落后于中美新一代预警机。
制裁绞杀链:俄乌战争后,西方对俄半导体禁运升级,连90nm工艺的芯片都需走私,更遑论7nm级军用器件。
讽刺的是,俄媒曾吹嘘A-100“首飞即压制空警-500”,但直到2022年首架原型机才装上雷达,随后项目便陷入停滞。如今,俄军只剩6架老式A-50U,却在俄乌战场被击落3架,连24小时巡逻都无法维持。苏联遗产已耗尽,普京的“强军梦”正被芯片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