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一:战场透明化
与"无侦-8"高超音速侦察机构建的天基-空基联合侦察体系,可将西太平洋热点区域的态势更新频率压缩至15秒级
机载电子战系统能同时对64个目标实施精准干扰,形成200公里范围的电磁黑域
规则二:杀伤链量子化
通过量子加密信道与东风-17弹道导弹实现跨域协同,构建起从发现到摧毁不超过90秒的"即时猎杀"能力
"脑控"座舱系统将飞行员操作延迟降至8毫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合一
规则三:战争无人化
作为无人机"蜂群"的中枢神经,可指挥300架"暗剑"无人机实施智能突防,用成本仅1/20的消耗品耗尽敌方防空弹药
这种能力的跃升,本质上是对美国"穿透性制空"(PCA)概念的降维打击。当洛马公司还在为NGAD项目削减载弹量妥协时,中国军工已用歼-36证明:未来的空中霸主,必须同时是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机、轰炸机和无人机母舰的复合体。
结语:新纪元已至,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从印巴空战到歼-36亮相,这些标志性事件揭示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战争哲学的范式转移。当超视距猎杀成为常态,当体系对抗取代单兵较量,那些曾在《壮志凌云》中令人热血沸腾的空中芭蕾,终将成为旧时代的浪漫注脚。歼-36的横空出世,既是中国军工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更是给全球军事界的明确信号:未来空战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写。
此刻回望克什米尔上空的硝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6:0的战绩,更是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在这个时代,胜利属于那些最早读懂"发现即摧毁"铁律,并将体系化作战演绎到极致的人。而歼-36,正是这条铁律最完美的具象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