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暴生成器:腐败链与权力网的致命缠绕
乌克兰的腐败早已不是新闻,但国民警卫队案的特殊性在于三点:
战功与贪腐共生:彼夫年科团队在巴赫穆特战役中消耗了价值23亿美元的弹药,其中15%的采购差价流入私人账户。前线士兵用血肉之躯为腐败买单,而“英雄指挥官”却在基辅购置豪宅。
西方援助的“黑箱化” :美国对乌军援的60%通过国民警卫队渠道分配,其审计仅覆盖30%的资金流向。北约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零件被拆解倒卖至黑市,甚至出现波兰中间商转售给俄军瓦格纳集团的荒诞剧情。
总参谋部通过安插线人获取采购清单,再向媒体爆料施压,迫使泽连斯基“挥泪斩马谡”。
典型案例:2024年2月曝光的“炮弹贪腐案”中,国民警卫队以每枚155mm炮弹600美元的价格采购(市场价220美元),差价中的40%用于贿赂国会国防委员会成员,30%流入司令家族控制的离岸公司。这种“分赃机制”曾维系着基辅权力场的平衡,但西方削减援助的压力让链条崩裂。[page]
三、泽连斯基的“权力手术”:割肉还是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