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久战背后的"新冷战"胎动
普京的三次停火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秩序重构的缩影。当俄罗斯用能源、粮食、核威慑构建"战略铁三角"时,美国正试图将乌克兰危机转化为消耗莫斯科的"第二个阿富汗"。但这种算计忽视了两个根本转变:
其一,战争形态迭代。俄军已形成"瓦格纳突击队+无人机蜂群+电子战压制"的新质战斗力,在哈尔科夫至扎波罗热方向形成弹性防御网,这与2022年依赖重炮集群的笨拙打法截然不同。
其二,国际阵营分化。全球南方国家集体拒绝跟随西方制裁,印度狂购俄油、沙特增产压价、土耳其充当调解人,这种多极化博弈让"单极围剿"沦为泡影。[page]
结语:当钟摆偏向时间
从复活节到库尔斯克,普京的"三步棋"印证了克劳塞维茨的论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当俄军用停火置换战场整补时间,用能源禁令消耗对手战争潜力,用无条件谈判撕裂西方阵营时,这场冲突已从"谁能赢"转向"谁能熬"。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最危险的时刻或许不是阵线崩溃,而是发现自己的"卫国叙事"早已沦为大国博弈的注脚。当特朗普忙着与普京讨论"乌克兰战后地位",当欧洲盘算着如何用基辅的妥协换取廉价天然气时,真正的胜负手早已超越第聂伯河两岸的硝烟,直指21世纪国际秩序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