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铁幕:中美科技双向渗透如何绞杀欧洲未来?

时间:1763135394
来源:

(三)公共财政的甜蜜毒药

欧盟创新基金82%流向大学与研究所,却仅14%能完成概念验证。当马普研究所的量子比特研究因“符合学术卓越标准”获得追加资助时,其竞争对手已在波士顿用风险资本建造首条商业化生产线。这种用发表论文的思维孵化产业的模式,如同要求特种部队用毕业论文通过战场考核。

(四)企业创新的脑死亡危机

欧洲百强企业研发投入中位数为营收的1.2%,且70%用于改进现有产品。当西门子工程师需要耗时9个月完成“跨国技术适配性评估”时,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用同等时间完成从破土到量产的全周期。欧洲企业正沦为技术消费国而非生产国的集体无意识,恰如19世纪清帝国对工业革命的“器物化”理解。

四、量子包围圈:地缘科技棋局上的终局推演

(一)半导体修罗场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与中芯国际上海临港基地如同两个互相瞄准的核发射井,而欧洲芯片法案承诺的430亿欧元,尚不足英特尔单季度资本支出。当阿斯麦尔的光刻机被迫在美国禁令与中国市场间走钢丝时,欧洲在半导体供应链的定位正从“关键玩家”滑向“高级零件商”。